WFU

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教書第一年後,我還保有熱情與理想嗎?


「當這個世界告訴我怎麼做才對的時候,只有你們告訴我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任何事。」
——高一黃同學,20220615

教書第一年結束了,這篇文章回顧我在「素養導向探究課程」以及「學習者中心的班級經營」的嘗試與成果,也總結了我教書一年過後的自我覺察及心得。

先講結論,我現在依然充滿熱情!


素養導向的探究課程


延續碩一上,我這學期繼續負責萬芳高中四個高一班的探究與實作課。很多朋友聽到「探究與實作課」時,都會露出困惑的表情,我也會簡單介紹:這門課跟一般物理、化學課主要的差別就是,它聚焦的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讓學生親自經歷探究歷程,從中學到分析、推理、論證、建模、溝通合作、解決問題等能力。

在課程中,我會提供學生一個探究或問題解決的情境,如下圖。以「異常降雨之謎」為例,我的作法是逐步提供相關的背景知識,例如四種降雨模型(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颱風雨),其中多為學生學過的概念,只不過這一次閱讀課文、學習知識,是為了解決/回答實際的探究問題。

我會以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讓小組自行建立共識,並且要想辦法說服其他組別,最終嘗試收斂出全班多數同學都可以認同的結論,接著再透過影片讓學生了解當時科學家提出的理論,帶著學生比較他們與科學家想法的異同。

其中最有挑戰性、但也最有趣的部分,就是課堂中即時的對話引導。學生通常會提出各式各樣老師完全沒想過的論點,而且大多與「課本中的答案」有所差異。此時如何在不直接公布課本知識的情況下,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思考盲點、重新建構合理的論述,便是對老師的現場應對能力的一大考驗。

我和小組學生對話的過程,通常不會告訴他們對或錯,我會帶著好奇的心態,與學生一起釐清他們論點背後的假設,然後跟他們說:「聽起來蠻合理的,你們等等要跟別組解釋,嘗試讓他們理解並接受你們的論點。」

大部分的時候,學生都能夠在後續的大組或全班討論中,釐清迷思概念(或稱為另有概念),討論出接近課本知識的結論


可以從學生的角度,更進一步了解這門課跟其他課程的差異,以下是學生對「我的成長/改變/新體悟」的回答。

本來我覺得上課就是老師講什麼,我們就跟著做,但是經過這幾次上探究與實作課程之後,發現其實自己思考問題,甚至提出問題也是很有趣的
老師都會給一個題目,讓我們去小組討論思考問題,老師也不會直接給答案,會引導我們,提示我們。像是上個禮拜的「聖嬰現象」,本來我們還很沒有方向,但是蘇哥給我們提示之後,我們就想出了到底為什麼會有聖嬰現象。這件事讓我發覺,老師並不是只有給你答案,而是要引導,讓我們自己思考,得出答案,這樣也可以讓我們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
(高一吳同學,20220413)

在開始有這堂課前,我從未上過這種教學模式的課。以往幾乎所有的課(包含較彈性的課程如探究課)都是遵照書本裡的內容、指示進行編排,我們會先收到已知的實驗結果或已有既定答案的知識,而後照著老師的指示進行「學習」。
這堂課最大的不同是,他不會一開始就告訴你結果,只能從有限的資訊,自己一步一步的將答案拼湊出來,不論結果是否正確,最大的收穫是那個認真分析的過程。我認為思考在學習當中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只是不斷地接收知識,而不去思考,久之就很沒有實際上的用處。
(高一曾同學,20220426)


學習者中心的班級經營


除了課程與教學之外,我也根據人本教育哲學、自我決定理論,並參考魔豆學院(官網連結)的學群制度,規劃了一套在體制內必修課實施的班級經營制度:因為尊重學生作為一個獨立個體,且尊重學生擁有選擇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的自由,所以希望學生即使不想參與課程,同樣是被接納的,而且必須讓學生知道他們有被我接納

實際做法大致是:我依然會準備課程,但我會在上課的前5分鐘說明當天的課程目標和進行方式,然後學生可以自行選擇要「參與課程」還是「自己規劃自己的時間」。

面對選擇後者的學生,我完全尊重他們的決定,但無論是否參與課程,我都會邀請他們在下課前5-10分鐘,填寫「自我覺察表單」,回顧自己在這兩節課做了哪些事?有什麼樣的情緒或感受?有什麼新的啟發、疑問或進一步想做的事?

同樣地,我想透過學生的視角,讓大家理解我的作法,以下是幾位學生對於「你會如何和朋友介紹這九週的課?」的回答:

可以想上課就上課,做自己的事就做自己的事,很自由。(高一林同學,20220622

可以學習很多不同方面的知識,如果不想學也可以自己安排自主學習的內容,就算上課時間滑手機或聊天,老師們也都不會罵你,總體來說很自由、新奇,也很有趣。(高一唐同學,20220622)

這九週的課有不同的課程,針對不同的主題和老師課前的介紹和說明,可以依興趣和意願選擇自己要不要參與課程。(高一陳同學,20220622

在這九週的探究課程中,你可以學到利用簡單的材料和工具來設計出測量裝置,並且運用槓桿原理來測量物體的重量。另外也可以學到如何分辨證據、事實和主張,並在文章中練習找議題、主張和證據。(高一莊同學,20220622)

我會說這是一堂跟台灣的教育體制恰恰相反的一堂課,會成為我未來努力方向的啟發。(高一江同學,20220622)

謝謝蘇哥這學期的教導,還為我們帶來了學群制度這個新制度,讓我可以學自己想學的事物,使我們可以很開心的學習沒有那種被學制下的教學所束縛等壓力,讓我們感受到了自由,且沒有因為我們沒有選擇你的課程就不管我們而是會適當的關心監督我們。在此真心謝謝蘇哥對於我們的信任。(高一王同學,20220622,給蘇哥的話和建議)

大致上,我和學生互動的方式就是把他們都當成同輩的朋友,我不會強迫我的朋友學他們不感興趣的東西,我會尊重我的朋友的決定,以「好奇」的姿態,了解他們做決定的原因,然後和他們分享自己的決定以及自己的理由。

在了解學生的決定和背後的原因之後,我也會詢問學生是否需要我的協助?希望我如何協助?我覺得讓學生知道自己信任他,而且隨時可以向自己求助,是非常重要的!



小結:教育工作中,最有熱情的部分


這是我教書的第一年,雖然只是領鐘點的代課老師,但我其實把每個班都當作自己的導師班,中午、放學、甚至半夜,我花了很多時間和學生對話,嘗試運用過去學習的輔導理論,在實務中練習與反思。

從一開始可能會不知道如何回應,到後來能夠引導學生覺察心中的擔心、焦慮,給予同理,並且和他一起討論可能的行動方案。我很享受這樣的過程,我也愈來愈覺得「輔導/助人」是教育工作中,我最有熱情的部分

大二修教育學程至今,我閱讀許多書籍、文獻,參加很多課程、研習、觀議課、研討會,期間累積的專業知識,終於在過去一年得以付諸實踐。

大四開始在部落格發表教育相關的論點,其實也會擔心「自己根本沒有實務經驗,會不會這些想法根本不可行?」經過一年的第一線教學經驗,我想我能夠有自信地說,素養導向教學與人本教育哲學,在體制內社區高中,是完全能夠實踐的!

如果對我的課程與班級經營有興趣,無論你是教育工作者,或單純是關心教育的人,都歡迎來信與我交流討論,或直接來現場參觀我的課堂。
Email:ian871021@gmail.com


延伸閱讀:
  1. 我設計了九週的探究與實作課程(110-1開學前規劃的課程,經過四輪的修改,現在的課程大概只剩兩節課和當初相同,不過有興趣的話還是可以參考看看)
  2. 運用ORID討論「為什麼要上探究與實作?」
  3. 陽明高中取經:論證課程
  4. 失控的探究課堂|課程實施與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