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6月2日 星期四

【參訪心得】完全沒有課表的台灣瑟谷學校



瑟谷教育算是自由度最高的教育模式,沒有課表,而且完全不考試、不打分數。那麼學生去學校幹嘛?瑟谷的教育目標是什麼?本文將介紹瑟谷的教育目標達成手段

一個月前(2022/5/7禮拜六),我和大學師培的朋友一起前往新店區深山中的瑟谷學校參訪、交流,對我來說,這趟旅程有兩個目標:

第一,是學習這些資深教育工作者對外說明教育哲學與實務的方式(如何傳教)
第二,是認識更多理念相近的教育工作者,與他們討論「融入體制內必修課的自主學習方案」(這其實就是我的碩論),了解自己做得好,以及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與臺灣瑟谷實驗教育機構負責人、臺灣瑟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合照


傳統教育、進步式教育、自主學習典範


首先想分享的,是瑟谷學校對他們自身的定位。他們將過去到現在的教育大致分成三類:傳統教育、進步式教育、自主學習典範

瑟谷將起源於工業革命的公立學校教育稱為「傳統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傳遞知識,訓練生產線的工人,現今仍有許多的教師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單純的知識傳遞者」,在課堂中幾乎只採用講述法/直接教學法。

而隨著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進步教育運動,一派教育學家開始提倡新式教學法,目的不只是傳遞知識,還有培養解決問題、溝通合作等等能力,瑟谷稱之為「進步式教育」。台灣的99課綱的「帶得走的能力」與108課綱的「素養」皆是在追求類似的目標,是以創新教學(如探究教學、科技融入教學等)來培養能力的教育風格。

「自主學習典範」的先驅是英國夏山學校(Summerhill School)以及美國瑟谷學校(Sudbury Valley School),兩者分別創立於1921、1968年。它們的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比起知識或能力,更加看重人格特質,希望能協助學生自我實現,是非常人本取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田慧,2020)。

自主學習典範在台灣才剛剛起步而已,相關組織包含振鐸學會的六年制學程實驗教育機構(可參考負責人丁志仁老師的著作《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典範親師指南》)、開平餐飲學校(開平老師的著作讀後心得:「如果不用考試,你覺得學校自然科學課該教什麼?」)、魔豆學院(延伸閱讀:淺談「南機場的魔豆學院」的人本教育)。

補充說明一下,108課綱的理念「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其實是符合自主學習典範的,但領綱的敘述還是偏向進步式教育,期待所有學生都在相同時間點習得相同的知識和能力。

上述三種教育,若依「以學生為中心」的程度區分,可簡單地用下表說明:

學什麼如何學如何評量
傳統教育 教師決定 教師決定 教師決定
進步教育 教師決定 部分由學生決定 教師決定
自主學習典範 學生決定(甚至可以決定要不要學 學生決定 學生決定   


瑟谷的教育目標為何?又要如何達成?


台灣瑟谷實驗教育機構,當然是採取自主學習典範。以「人格特質」作為教育目標,似乎有點抽象,但瑟谷其實有相當明確的預期成果,以下是瑟谷創辦人之子Michael Greenberg所描述的特質清單:

  • 過著經過審視的生活
  • 為你的生活負完全的責任——不責怪世界/他人。
  • 守法——遵守社會規範;或不在乎,但不破壞或忽視它們。
  • 重視經驗更甚於證書——認為專家、成績、學位和官方認證並不具備真正的優勢,僅在現實中需要追求目標時才有用。
  • 相信如果好好生活,金錢和好工作就會隨之而來。這是菁英階層普遍的信念,而在一般大眾中並不普遍。
  • 拒絕以暴力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
  • 擁抱優勢/拒絕歧視——不是為了政治正確或對「多樣性」光說不練,而是因為歧視會掩蓋優勢。
  • 希望生活充實/有意義/有趣

可以看出,瑟谷教育並不是為了翻轉階級、不是為了國力興盛,而是真心希望學生活出自己的樣子,並且接納自己的樣子。這一點與我2021.2文章中的觀點十分相近:

當我回過頭審視自己想成為老師的初心時,我認為我並不是為了「讓我的學生在未來很成功」或「幫助學生翻轉階級」而選擇成為教師,我選擇成為教師是希望陪伴學生,在他們遇到困難時與他們一起面對,陪伴他們成為快樂、有自信的孩子,並且擁有足夠的能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節錄自《為什麼想當老師?教育的初心》

瑟谷學校創辦人Daniel Greenberg也在著作《自主學習:化主動性為創造力,建構多元社會的瑟谷教育理念》中提到學生經歷瑟谷教育後的人格特質: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自動自發、知道自己可以面對挑戰並解決問題、有很高的自尊心、健康的自我形象

這樣的教育成效,並不是透過「教學」來達成,而是透過「創造適當的環境」來達成,包含校務會議、學生法庭、混齡遊玩(符合Dewey所描述的「學習即小型社會」),Daniel Greenberg和他的兒子Michael Greenberg,都認為關鍵是「孩子經歷了在完全的自由下全然地為自己負責」,以及「身邊的大人一直信任他的決定,並接受他所追尋的生命意義是有價值的」。


後記


在台灣,認同自主學習典範的老師、家長真的還不多,能夠多認識兩位教育哲學相近的教育夥伴,應該可以算是此次參訪的最大收穫。

檢視自己高中至今的教育哲學發展歷程,真的可以說是經歷了傳統教育、進步式教育與自主學習典範三個階段,高中時認為老師的工作就是傳授知識,大二大三修教育學程時,覺得應該透過教學創新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到了大四、碩一接觸真的接觸到學生後,才轉變成自主學習典範

雖然自主學習典範更重視人格特質的養成,但我並不認為學生獲得完全的自由後,就不會學到任何知識和能力,我認為知識和能力的學習,只有在孩子主動想要學習的時候才需要學,也才有辦法真正地學會(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亦支持這一觀點)。

而當孩子真的想要學的時候,有很多知識和能力的學習管道:透過MOOCs、閱讀可以習得知識,透過參與外部專家開設的素養導向課程或跟著專家以師徒制的方式實習,都可以習得能力。

此時教師的扮演的角色就不再會是知識傳遞者,甚至也不是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者,而是學校基本功能的營運者、自主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facilitator of learning),生涯發展的諮詢者,以及學習資源的媒合者

當然,以目前公立學校的課程架構,即使教師想追求自主學習典範,還是必須擔任同時擔任課程設計者啦,這也是我目前努力在學校實踐的教育方式,有興趣交流者歡迎來信!(ian871021@gmail.com)

▲立在學校門口旁的小白板


相關資源


想要進一步了解瑟谷的話,可以參考以下資源:
  • 臺灣瑟谷教育推廣協會 Facebook連結官方網站
  • 每個月第一個週六都有招生說明會,報名連結會發布在臉書。不是家長的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去和他們交流!
  • 《瑟谷辣媽愛聊天》由協會理事長與瑟谷實驗教育機構負責人主持的 Podcast頻道
  • 每週一晚上21:00-22:00的clubhouse讀書會《臺灣瑟谷暖暖窩》Clubhouse連結
  • 瑟谷學校創辦人Daniel Greenberg的著作《用「自主學習」來翻轉教育!沒有課表、沒有分數的瑟谷學校》博客來連結
  • 美國波士頓學院心理學榮譽教授Peter Gray的著作《會玩才會學》博客來連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