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開心了,今天(6/18)是訓練發展認證班(由人資小周末舉辦)的導生相見歡,世安哥為學員們安排了一堆超大咖的前輩當導師,而且他們都超謙虛、超願意跟我們交流,好期待之後每月一次的導生聚。
我的導師之一是慧培國際顧問管理公司的蔡宏基老師,他同時也是台灣行動學習協會的講師(之後好像還是理事長!)
我之前就有閱讀過《問題應該這樣解決!正確提問x系統思考,行動學習教你找出對的答案》,今天聽到我的導師有在做行動學習,還和組員討論到之後可以請導師帶我們體驗行動學習,整個超開心的,決定趁著現在很興奮,趕快把行動學習的文章寫出來(寫文章真的需要一點衝動哈哈哈)。
三種行動學習
我目前已經聽過三種行動學習了,最常見的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簡稱M-Learning),是透過可攜帶裝置讓學習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我的理解是,觀看教學影片就可以算是一種Mobile learning。
第二種行動學習,是project-based learning的一種,許多實驗學校都有規劃這樣的學習方式。這種行動學習強調「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認為真實的學習不應只將學生關在教室裡學習,而是讓學生在更廣大的場域(社會)中學習。
舉例來說,他們會去騎單車環島、去花東一個禮拜,甚至去歐洲生活一個月,由學生們自己規劃所有細節,從中獲得解決問題能力、團隊溝通協作能力,適應新環境與接觸新文化的經驗,而這些,都是可以遷移應用到新場域的素養。
而今天想介紹的是第三種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由管理學家Reg Revans於1940年提出,是一種組織學習的策略,顧名思義是「在行動中學習」,它有兩個目的:解決問題與學習,且兩者同等重要。
「簡單來說,行動學習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案,由一群人處理實際問題,並且在處理問題時學習。」(p.14)
雖是從待解決問題出發,但行動學習強調「不急著給出解決方案」,在提出意見之前,先針對一開始的問題(problem)提出各種問題(question),在提問與反思的過程中釐清問題的核心,接著才發想解決方案,以行動檢驗小組討論的成果,並透過對行動的反思,產生學習與成長。
提出學習型組織的Peter Senge認為,一個學習型組織,應該能夠結合工作與學習,並且針對理所當然的日常工作不斷反思、改進。從以上的介紹,應該不難看出行動學習與學習型組織的高度關聯性。
簡單分享行動學習的目的與特色,實務細節我就不獻醜了,有興趣的可以去找書來看,書中甚至有分享企業應該如何導入行動學習,蠻推薦的,不過博客來上面是寫已經絕版了(買不到,難過)。
▲國際行動學習協會(The World Institute for Action Learning,簡稱WIAL)成立於1995年,台灣行動學習協會官網請點這邊:首頁 - 台灣行動學習協會 (wial.org.tw)
從教育的行動學習,到管理的行動學習
其實我會找到這本書真的是個意外,原本我是在研究前文中的第二種行動學習,沒想到上網搜尋之後,竟然發現企業界也有行動學習,且與實驗學校非常相似,都強調在真實情境中行動、反思以獲得成長。
三月至今大量閱讀人資書籍,許多理念與實務都與過去學習的教育、輔導高度重疊,這本書也不例外,「行動學習」既可以運用在學校教育中(帶領學生進行PBL),亦可以成為企業教育訓練的養分。
我很喜歡行動學習對提問與反思的論述,不急著給出答案,不斷深入探詢彼此的想法,也挑戰自己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文中有一段話我很喜歡:「對小組而言,很重要的是把每個問題當作是獨一無二的,它不是過去問題的復刻版,不需要過時的解決方案。(p.241)」
如同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他們真的不需要過時的解決方案,老師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但保持好奇心,保持開放的態度,不評價、不自以為是地告訴學生該怎麼做。
總結
行動學習是一種結合解決問題與學習的組織學習策略,與團隊一起探究問題的根本、發想解決方案,並從中獲得想法的成長或改變,我猜很多公司就算沒有導入正式的行動學習,其實也有用到很多行動學習的元素。
我個人是非常相信所有人都會享受學習(指獲得新體悟、想法有所成長,雖然有些人可能想到學習就會想到考試,所以會宣稱自己不喜歡學新東西)與解決問題過程的;而團隊成員互相支持,一起發想更高效的問題解決方式,同時成為更有能力的人才,以上也都是企業所樂見的。
行動學習能夠同時滿足企業與人才的利益和需求,真的很喜歡這種雙贏的策略。期待之後能在導生聚時體驗到行動學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