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沒時間教能力,怎麼辦?淺談翻轉教室


本文將從新課綱的背景切入,說明翻轉教室是網路世代下,非常重要的一項學習工具,並且可能可以解決某些改革下產生的問題。


新課綱的背景與教學目標


以前的教育只需要教學科知識,但108課綱希望連同能力和態度一起教,我認為可以將新課綱的教學目標分成三部分:

一、學生可以自己學會的基礎學科知識

二、學生無法自己學會,需要教師協助學習的學科知識

三、學生無法自己學會,需要和教師或同學對話、反思才能學會的高階認知能力和態度

我在《新課綱的挑戰》一文中談過,新課綱在自然領域最大的挑戰是,時間不夠同時教知識、能力、態度,對我來說,高階認知能力和態度是最重要。

但教育現場似乎還是花大多數的時間在「知識的傳授」,而且還會出現一種很弔詭的情況,學生會在高一先學過一次,高三準備學測時忘得差不多(或根本沒有弄懂過),所以老師又會再教一次,有些學生甚至還要去補習班再學個一兩次。

傳統的講述教學—號稱最有效的知識傳遞手段,似乎也不是那麼有效率,所以才需要一教再教。


需要一種「讓學生快速精熟學科知識的教學方法」


我們接下來要問另外一連串的問題:「傳統教學中,學生在學科知識的精熟學習上,通常會遇到什麼問題?為什麼傳統教學沒有效率?而這些問題又該怎麼解決?」

首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步調都不同,不同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概念上,都有不同的學習速率,在班級中用同一套方式、一次對30-40個人教學,效率當然不高,學生需要的是差異化教學。

第二,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講述並不針對特定的問題進行教學,只是把教師認為重要的教材,組織過後傳授給學生,這是一種不精準的教學,教師需要掌握「學生的迷思概念」或者「學生卡住的地方」,教學會更有效率、更加精準。

面對這兩個問題,翻轉教室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辦法,但是翻轉教室這個名詞常常被濫用、且其意義已經變得非常廣泛,因此我想有必要先釐清一下我所說的「翻轉教室」到底是什麼。


翻轉教室是什麼?


我參考了著名的可汗學院創辦人Salman Khan的演講(連結影片點這邊),形成對翻轉教育的理解。我認為使用翻轉教室這種教學方法的目標在於,讓學生快速、精準、地學會學科知識,並且更有效率地運用課堂內外的時間。

它希望解決上述「學習步調不同」以及「掌握學生迷思概念」兩個問題,因此好的翻轉教室應該具備兩個條件:

一、有一套完整的教材:通常是影片,但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有完整的知識學習地圖(知識學習的順序),能夠讓每位學習者按照自己的步調自學。

二、有適當的自學評量:可以讓學生在自學時,評量自己對於知識的精熟程度,也讓教師掌握學生的迷思概念,知道每一位學生對特定知識點的自學狀況,進而使課堂的教學更加「對症下藥」。

具備這兩個條件的翻轉教室,能夠有效地解決前述教學目標的前兩種:

一、學生可以自己學會的基礎學科知識

二、學生無法自己學會,需要教師協助學習的學科知識

一旦學科知識的問題被快速解決,教師就能夠運用剩餘的時間,設計探究式課程、論證課程、科學哲學課程、社會性科學議題課程等等,進而培養第三種教學目標:

三、學生無法自己學會,需要和教師或同學對話、反思才能學會的高階認知能力和態度


翻轉教室在新課綱教學中的定位


翻轉教室當初是為了解決「學科知識學習效率不彰」這個問題, 雖然它並不能讓學生學習自然科的學習表現,但是它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如果有一套完整的教材,甚至可以直接在課堂中,讓每一位學生各自照自己的進度自學知識,教師在旁邊讓學生問問題,知識傳遞效率或許還比統一講述的效率更高。

但是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科知識學習效率」並不是最終目標,我相信大部分的教師都會認同,人生有比學會知識更重要的事,當然每個教師心目中的「更重要的事」都不一樣,但翻轉教室能夠將教師從進度壓力中解放出來,讓教師有時間,將那個「更重要的事」教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