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育為什麼需要被評鑑?因為要對體制負責、對自己負責、也要對孩子負責。
本文將分享實驗教育評鑑的指標、常見問題,並說明教師應該如何看待、準備評鑑,最後會討論實驗教育評鑑對「體制內教育」的啟示。
實驗教育評鑑指標
我們首先從法規的目標談起:
依本辦法所辦理之評鑑,應具有協調溝通之精神,以引導、協助及促進實驗教育學校落實特定教育理念為目的。(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評鑑辦法第二條,107)
法源提及,實驗教育之評鑑目的,是共同創造更好的教育,因此教師準備評鑑並不是為了prove,而是為了improve。
接者,法規提供一個教育評鑑的框架,給各實驗學校參考,各校得以與主管機關擬定各自的評鑑計畫,以下是五個評鑑的具體向度及內容說明,這邊要特別注意:所有內容都是有彈性、可以協商的。
1. 教育計畫確實執行:
要有清楚的特定教育理念,能夠說服大家「我們的教育願景與體制內教育有所不同,有必要成立實驗教育學校作為學生的另類選擇」,並且學校要自我評鑑,教師、家長、學生共同往此願景前進,一起處理教育過程遇到的問題,並且能舉證說明處理特殊問題的機制或方法。
2. 學生權益維護:
入學方面,是否有符合辦學理念的明確入學機制?是否有差別待遇?轉學方面,如果學生無法適應,是否有適當的轉學協助措施?
3. 學生的學習發展:
如何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可以用多元學習評量,但要有完善的適應輔導、升學就業輔導機制,鼓勵學生發展自主學習(學習計畫、思考理解表達力、自我探索的能力和自信),形塑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並且得以將這些內在特質以外顯的形式展現,告訴別人「我對孩子畢業後時的圖像是什麼?在這幾年中我做到了什麼?」
4. 財務健全透明:
財務報表、收費之項目,全部公告在網路上,學校負責人不得由親人擔任財務相關職務,財務和出納不得由同一個人擔任,財務、人事、財產各自獨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家長、辦學者、教育團隊中,理念的衝突是最麻煩的,如果財務問題沒有處理好,當理念有衝突時,財務就很容易被放大檢視,變成「花這麼多不必要的錢,執行家長不認同的教育理念」。
5. 其他:
尊重學生的適性學習、多元發展。
評鑑的常見問題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徐永康在這個部分,借鏡美國蒙特梭利公辦學校之評鑑,特別強調「可觀察的」具體項目,並檢視台灣實驗教育評鑑中,較常見的問題。
1. 計劃書本身瑕疵:
理念不清楚明確,導致課程沒有辦法清楚對應到理念,變成有很多特色課程,但是課程之間有沒有一個明確的系統性關係?同一門課之間有沒有明確的連貫性?如果沒有做到這點,就會變成彼此不相干的片段知識。
2. 與108課綱沒有明顯差異:
如果108課綱就能夠做到,那何必辦實驗學校?實驗教育應與體制內教育有明確的差別
3. 沒有具體的成效說明:
是否有具體的經驗,能夠對應並呈現出符合辦學理念的成效?應有清楚的學校、教師、學生圖像,有客觀可觀察與可經驗的實際成果,並且改變的成果符合預期。
a. 學校端:是否有與社區形成學習共同體?是否融入在地文化,讓學生認同在地性?
b. 教師端:實驗教育應該不受課綱限制,但除了體制內的教師評鑑,教師要有其他的專業成長紀錄、共備紀錄、觀議課紀錄、課程行為觀察紀錄、教學歷程檔案。
c. 學生端:除了學力表現,喜愛上學的學生人數是否上升?是否更關心身邊的教師、同學、社區甚至社會問題?是否有更高的自信與自尊?學生是否在沒有任何指令的情況下,仍然有自主學習的行為產生?
如何看待實驗教育評鑑?
什麼是好的評鑑?教師或學校端的自我評鑑其實有點像行動研究,目的是從實踐中反思優缺點,進一步分析並解決問題
指標和評鑑委員,哪個重要?
指標的意義是讓受評對象有所依循,但仍有解讀空間由評鑑委員判定。
而評鑑委員之間、評鑑委員和受評者之間,都存在特定權力結構,評鑑這件事情是脫離不了政治學的,委員應該避免過度主觀的指導,學術界委員應避免落入專業偏執、實務界委員也需避免過度依賴過去經驗。
因此,評鑑委員與指標相比,更加重要。較理想的評鑑方式應該是兩者之間彼此信任,並保持溝通與聯繫,讓評鑑的目的不是「通不通過」,而是一起「創造更好」。
如何準備實驗教育評鑑?
實驗教育的評鑑偏向「方案評鑑」,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評估學校是否符合初衷,理念、課程、教學、師生關係、班級經營,都必須彼此扣合。
其中一種很好的方式,就是日積月累的教學歷程檔案,並且應有良好的分類架構,資料才會清楚、找得到。這種方式除了評鑑委員看見改變、看見自己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教師自己看見改變,擁有良好自我效能,教師自然會更願意繼續付出。
歷程檔案中的佐證內容,最好同時展示統計數據與實際案例,傳達類似「質性量化研究結果都顯示我們辦學成效很棒」的訊息。
另一方面,學生其實是最好的宣傳大使,展現自信、認同老師、認同學校,用學生真實的反應說明教育的成效。前陣子聽藍偉瑩老師分享一個代理老師的故事,代理老師是一年一聘,結果學生捨不得他離開,跑去找校長、替代理老師「關說」,希望續聘這位代理老師。
這個故事真的是有夠激勵人心,其實一個老師如果可以讓學生、家長都認同你的教育理念,並且看見你的教育成效,那無疑是最好的評鑑證明。
對體制內教育的啟示
實驗教育其實是一種精神,不管是體制外的實驗學校、機構、團體,還是體制內嘗試創新教學的教師,都有這種創新的精神。
實驗教育評鑑雖然是針對體制外的學校和機構,但對體制內想嘗試創新的教師而言,卻有非常相同的意義:我們都必須向外人證明,學生在我的教學之下,有方向明確、可具體觀察的成長。
對我而言,部落格就是一種教學歷程檔案,將我的理念、專業成長、教學紀錄、教學反思都放在網路,持續累積。最後,我想用和平實驗國小黃志順校長分享的一段話做結尾:
「評鑑是幫助外部眼界去理解我們的價值與實踐,並且讓外部眼界和內部系統對此價值和實踐,產生共感與創生。」
延伸閱讀:
講師資訊: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部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計畫主持人 鄭同僚副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部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協同主持人 詹志禹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徐永康教授
臺北市和平實驗國民小學 黃志順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