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2022年2月7日 星期一

學習歷程檔案怎麼寫?



上一篇文章(為什麼要寫學習歷程?淺談撰寫學習歷程的心態)從理想面與制度面分析「寫學習歷程應有的心態」,先回答了「為什麼」的問題,這篇將要分享撰寫學習歷程的具體建議。

還沒看過上一篇的,建議先去看,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寫」之後,才會知道自己要「如何寫」。這篇文章只是我個人的一些小建議,網路上還有很多大學教授分享的撰寫要點,學生們也可以多方參考,整理出自己的寫作方針。


學習歷程的讀者是誰?


印象中,過去自己在寫國文作文時,心中都沒有「讀者」的概念,是後來我開始寫部落格之後,我才發現,雖然文章都是放在部落格上,但我每次預設的讀者都不太一樣。有時候預設的讀者是學弟妹,有時候是學生,有時候是其他老師,有時候是自己,當然也有時候是未來的潛在面試官。

面對不同的讀者,我會有不同的寫作目標,例如寫給學弟妹、學生的文章,重點可能是經驗分享;寫給自己的文章,重點可能是記錄當下的想法;寫給潛在面試官的文章,可能會是記錄自己的成長,展現自己的學習歷程。

高中生寫學習歷程檔案時,讀者應該是未來的大學教授,如果你覺得很難想像,也可以用「跟親朋好友分享你自己的成長與收穫」的想法來撰寫。

假設讀者是你的好朋友,你向他分享的時候,可能需要回答以下問題:你有什麼成長與收穫?你原本的想法是什麼?現在的想法是什麼?這些成長與收穫是在什麼樣的課程情境下產生的?


常見地雷


地雷一、放了許多資料但缺乏主軸

建議先想清楚自己想要表達的「主軸」是什麼,一份學習歷程不一定只能有一個主軸,你也可以寫出自己在這堂課最大的三個成長,我前陣子寫的一篇文章(2022實驗教育新手村|我帶走的三個禮物)也許可以作為一個範例。

附上的「文件檔案」中,就應該說明相關的事件或舉例,說明你經歷了什麼?你為什麼會產生這個想法?並證明自己「確實成長了」。舉個例子,也許我想要表達的主軸是「意識到和同儕討論可以促進思考」,那我可以進一步說明:

「有一次和同儕意見不同時,老師請我們先別急著反駁對方,沒想到仔細聽完他的想法後,我發現兩人的意見並非完全衝突的,而且把兩人的想法整合起來之後,雙方對這個議題的認識也更加深入。」  
 
「體會到與人交流討論的樂趣之後,我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組織了讀書會,希望繼續透過和同儕討論,促進彼此的思考。」

地雷二、沒有說清楚自己到底學到什麼

學生有時候會寫「我從這堂課學很多」「我的想法改變了許多」,但建議進一步說明,你究竟學到了什麼?或者說明「我原本的看法是…,現在我認為…」?不然讀者會有點難想像你的成長與收穫。

地雷三、「相關簡述」不完整

很多學生「相關簡述」一欄都會空白,或者簡單寫個「物理探究學習歷程」,我覺得這樣有點可惜,建議學生的可以多寫一點,讓讀者在點開你的檔案之前,就可以大概知道知道你的成長在哪

▼以下兩個範例都寫得不錯,可以參考看看!(皆經學生同意)

地雷四、排版問題

這一點其實不算地雷,但我覺得還是分享一下,有時候太多文字擠在一起,讀者閱讀起來會很不舒服,建議每寫二到四行就「空一行」,把關鍵字加成粗體,並且善用大標題、小標題,讓讀者更容易抓到你想要表達的重點。

範例的部分,不嫌棄的話可以參考我部落格上的文章,我都會刻意控制每一段落不要超過四行,可以的話盡量二到三行


結語


本文首先點出,寫作時應該要知道自己的讀者是教授,或想像自己是在「和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成長」。建議要有明確的主軸具體說明自己的成長,「相關簡述」可以寫多一點,排版雖然不是必要,但也建議顧一下,讓讀者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思考寫作大綱的時候,請一定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寫這一段?我想透過這一段表達什麼?」如果是用學校提供的表格,請搞清楚每一格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不懂表格設計者的設計邏輯,建議就不要用那份表格了,用自己的思考脈絡去寫就好。

網路上還有很多資料,再次建議自己多方參考後,整理出自己的想法。下面這篇中山大學教授的學習歷程撰寫建議也可以看一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