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2022年1月29日 星期六

為什麼要寫學習歷程?淺談撰寫學習歷程的心態



這篇文章是寫給學生的,我想和學生們分享我對學習歷程檔案的看法,試著說明「為什麼不該為了升學而寫學習歷程」,並提出替代的「撰寫學習歷程之心態」。


為什麼要寫學習歷程?


對學習者本身來說,學習歷程,就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將自己各個學習階段的想法與收穫記錄下來,長久累積後,可以清楚看到自己成長的軌跡;另外,撰寫學習歷程,也讓學生必須停下來,想一想自己有什麼收穫?想一想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這些思考都有助於生涯的探索與抉擇

對大學教授來說,學生的學習歷程,可以讓教授看見「成績無法展現的多元能力」,並從學生的成長軌跡,更正確地(相較於只看高三產出的備審資料)判斷一位學生是否適合一個科系。


為何那麼多人在罵學習歷程檔案?心態的調整


多數學生都對學習歷程非常反感,但根據我大三以來在教學現場的觀察,原因可能出在教師的指導語,很多學生告訴我,他們的老師會請他們寫課程心得,因為「申請大學需要看學習歷程」,不上傳的話會「影響你的升學」。

這些說法其實都沒錯,學習歷程寫得亂七八糟,很可能會影響升學,但升學並不是寫學習歷程的目的,寫反思、寫學習歷程,本身就可以讓學習者有所收穫,他本身就是目的。這是我持續在寫部落格的原因,也是我在教學實務上,請學生寫學習歷程時,告訴他們的理由。

我會告訴學生:「我自己以前修過一堂課,教授要求我們大量地反思,過程很累、很燒腦,但那門課是我學到最多的一門課,我現在也持續在部落格撰寫我的教學與學習歷程。有些事情確實是非做不可的,但我們可以換個心態,用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方式面對他,自己賦予這件事情意義。」

以準備教檢為例,想要通過教檢,最快的方式應該是狂刷考古題、將重要概念背起來。但當我那麼做時,我覺得很痛苦,我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所以我最後選擇慢慢地讀專書、在書上空白處寫下自己大量的反思,雖然對教檢可能沒有直接的幫助,但對於成為一個更好的老師,絕對是有幫助的。(延伸閱讀:第一屆素養導向教檢 我是怎麼準備的?

所以我建議學生,寫學習歷程時,不要想著「我是為了升學」,想著「我要成為一個認真看待自己成長歷程的人」。

▲我的《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四版)》(博客來連結,好書推推),書上寫了許多自己的疑問與反思


實務層面的考量


目前的制度是這樣的(可參考關於學習歷程檔案-技專校院考試及招生制度專屬網站),每學年學生最多可以繳交6件課程學習成果,和10件多元表現(我的理解就是課程以外的學習啦),繳交到中央資料庫,所以高中三年最多會有18件課程學習成果、30件多元表現。

申請大學時,可以從中挑選最多3件課程學習成果、10件多元表現,給你要申請的科系(四技二專則是9件課程學習成果、10件多元表現)。

如果是為了升學而寫,那到高三,學生會發現他寫的東西很多都是派不上用場的,難免會覺得白費心力。所以我更鼓勵大家一開始就調整心態為自己而寫,上傳只是順便,那麼最終是否派上用場,就不是學生最關心的事了。


結語


這篇文章從「為什麼要寫學習歷程」出發,從理想面、制度面分析「寫學習歷程應有的心態」,並以教檢為例,分享自己如何面對這類「立意優良但有點煩」的事情。希望對學生有一點幫助。

下一篇文章,我想從自己寫部落格的方式,來談談「高中生應該如何寫學習歷程」,給學生一些更具體的寫作建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