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如何創造安全的提問環境?





課堂中老師在台上劈裏啪啦講了一堆之後,問全班「有沒有問題?」,接著迎來一片沈默,於是老師繼續上他的課,有天份的靠天份弄懂,聽不懂的學生繼續落後,只有少部分像我這種不要臉的 學生會勇敢問問題,這應該是大家都曾經有過的經驗吧。

那除了問學生「有沒有問題?」之外,教師還可以做些什麼?


如何創造安全的提問環境?


個人認為可以先讓學生瞭解自己的教學理念,如此一來,學生課程中,對於教師想做到卻沒有做到的事,就可以大膽地提醒老師,同時讓老師意識到自己的教學有什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以下每一項教師想做到的事,都對應到一種學生的疑問(以物理教學為例):

想做到的事/課程目標

學生的疑問

每個教學活動都是被設計過的、有目標的

不懂老師現在在幹嘛/不明白某教學活動的目標?

學生能在情境中學習

不懂為什麼要學/這個概念是為了處理什麼問題(why)

讓學生掌握物理概念

不懂物理意義(what)

讓學生知道物理公式是怎麼推導來的

不懂數學推導(how)

讓學生建立知識體系

不懂觀念與觀念間的關係/不知道觀念要放在知識體系中的什麼位置(where)



傳統的直接教學法通常只會著重在what跟how,缺乏情境脈絡的情況下常常會沒有why以及where。

如果讓學生知道學習「知識」時,應該考慮知識的何種面向,學生在沒辦法抓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時,就會更勇於發問,我想這些問題也都會是很好的問題。

學生害怕提問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害怕老師以為自己在質疑或挑戰他,為了處理這個問題,我聯想到三件教師可以做的事:

        第一、在問學生「有沒有問題?」的時候提醒學生「提問不是質疑」
        第二、讓學生明白對話的重點「是討論而非辯論」
        第三、在自己確實說的不清楚時勇於承認,並謝謝提問的學生為全班學習帶來貢獻。


學生問太多問題,進度怎麼辦?


在直接教學法中,學生的提問,通常並不是教師在寫教案的時候會預想到的,因為教案寫的通常是「教師的獨角戲」,而過多的提問與討論,最直接造成的問題就是進度落後。

我認為對於此問題,教師可以調整心態,認知到「教完不代表學生學會」,但這時會出現第二個問題:「要讓多少人學會?」這時後我認為可以讓把這個問題轉問班上學習成就較低的學生。

這麼做有兩個優點:快速掌握班級中大多數人的學習狀況,或讓學生透過對話直接得到解答。

學生提問時,教師一定要認真面對學生的每個發問,也可以反問「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幫助學生後設認知。我相信學生的發問能力都是可以培養的,透過教師的持續引導,學生的提問也會愈來愈有利於全班的學習。

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會有疑問是正常的,問問題不代表你比別人笨、比別人差勁,甚至代表你有在思考,因為你問出別人沒發現的問題,而且沒問問題的人也不一定回答的出來,所以一個好的問題不但不會拖慢進度,還可以促進其他同學對概念的理解

當然在面對這個問題時,還有一個更主動的作法,就是在設計教案時就設計好每個物理概念的關鍵問題(可以將表格中的問題稍作變化),作為即時的形成性評量,進行簡單的全班互動。

期許我們都能營造出一個良好而且安全的教室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