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你可以選擇活出快樂、有意義的學生生活



台灣的教育現況


「學生的本分就是念書,你們現在認真念書,才會考到好大學,資源比較多,身邊的人也比較優秀,未來更有機會找到薪水高的工作,生活才會過得開心。」社會告訴我們。
 
於是所有的學生,在高中三年都被設定了一個統一的目標:讀書與準備考試。多數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這些科目,完全想像不出這些學科知識如何對未來的自己產生幫助,整個學習的過程也都是不開心的

為了符合父母、老師、主流社會的期待,學生們努力地為了考試而唸書,默默地在心中將學習跟痛苦畫上等號,交朋友、玩社團則都是「開心、但應該控制時間」的事情。

我曾經問過班上的同學,你們認為台灣現在的教育有什麼問題?

「台灣社會很重視升學,以成績定義一個學生的好壞。」
「老師的篩選評比有問題,資質良莠不齊。」
「每天都在考試,強迫學生學一些沒有興趣、以後用不到的東西。」
「把所有學科都填鴨進腦袋。」
「沒有辦法讓已經對未來有想法的人專心去學習自己想要得到的。」

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必須承認,台灣的教育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學生點出來的問題,都是教育工作者可以努力改革的地方。

對一位學生來說,讀到這裡一定會覺得很挫折吧!但幸運的是,無論這個社會、學校的老師、你的父母的想法如何,你都是自由的,你永遠可以自己選擇怎麼過你自己的人生。


不要為了考試而學習,學習本身就應該快樂或有意義


這裡我想要先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學習經驗,說明我心目中理想的學習是什麼模樣

高三時,我就決定要當老師了,並且決定挑選當時成績最好的物理科來教,因此我填了六個物理系,進入中央大學物理系之後,我發現我誤把能力當興趣了,而在大家都很厲害的物理系裡面,我學習物理的動機並沒有特別高,因此大一許多課都是低空飛過,升上大二後的力學、電磁學、應用數學更是難到哭出來,我在物理系的課上,既找不到意義感,也找不到成就感,同學各個都跟鬼一樣,我愈來愈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當時甚至萌生了轉系或休學的念頭。

也是在大二上,我意外接觸到《斜槓青年》這本書,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沒有人逼迫的學習,是如此自由與快樂,與作者的對話和討論,每每提升我的眼界與層次,生活重心幾乎都落在課外讀物的學習,也是在這段時間,我漸漸形塑出自己的教育觀與學習觀,我決定不再為了成績學習,因為自發性的學習,會讓人學得更認真,也學得更好,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習本身就為我帶來滿足感。

那麼物理系的課怎麼辦呢?就完全不讀嗎?也不行,因為我的目標是成為物理老師,我還是得拿到大學畢業證書,於是我開始調整我的學習方法,每次上課前讀完原文書,上課認真做筆記,下課後立刻問教授問到懂,我想辦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物理系課程的要求,然後將我的時間花在我覺得快樂、有意義的事情上

這些經歷讓我意識到,即使有一些外在的限制,我們還是可以有意識地選擇過快樂且有意義的生活,而我也真心希望,更多人可以體驗到「自發性、本身就會帶來滿足感的學習」。


克服障礙,接受限制


那要怎麼做的?首先,在現況與理想的差距中,會有一些能夠被克服的障礙,以及無法被克服的限制,我們應該去區分兩者,不需要想去改變限制,而是要去克服障礙。

前面提到的許多問題,對學生(甚至我)來說都是無法解決的限制:你沒辦法瞬間改變整個社會風氣,讓大家跳脫升學主義;你沒辦法改變老師的甄選跟評比制度,把你覺得教得不好的老師替換掉;你也沒有辦法立刻改變學校老師們的教學理念,讓學校不再考試。

但我們本來就不需要試圖改變這些限制,而是專注於我們可以控制的部分,而在這背後,其實隱藏著一種「思維的翻轉」。

你必須要從「沒辦法阿,台灣的社會跟教育就是長這樣,我無能為力,我們就運氣比較不好,出生在台灣」,轉變成「這些外在環境我改變不了,但我可以自己選擇如何面對它」。


每個選擇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每一個選擇都是我們自己做的,這些選擇都有它的後果,而這個後果也是我們自己要承擔的。

如果你選擇順應主流社會的期待,選擇好好讀書、好好考試,那這就是你的選擇,你必須自己承擔,不能怪罪升學主義的社會;如果你的父母不支持你想念的科系,而你為了讓父母開心,選擇了父母喜歡的科系,那這也是你的選擇,你必須自己承擔,不能怪罪父母

無論外在的環境如何,你能做的就是接受現況,然後為自己接下來的行動負起責任,請記得,你永遠是有選擇的。

而且不管你的選擇是什麼,蘇哥一定會支持你。


「我可以做些什麼?」


如果你很認同這篇文章分享的內容,那麼讀到這邊,你可能會想問:「接下來我可以做些什麼?」我在這裡分享三件你可以做的事:
 
  1. 開始思考自己喜歡什麼、覺得什麼有意義,換句話說,你在做什麼事的時候,會感到很滿足、很快樂?或者雖然沒有那麼滿足、快樂,但你因為清楚知道這件事情對自己來說有意義,所以你也會做得心甘情願?找到這些事情,並且開始投入時間與心力。
  2. 面對覺得沒意義的事,提醒自己,每個選擇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而這些選擇的後果必須自己承擔,所以你可以選擇少做一點,甚至不去做,或者你可以選擇照著別人的期望完成這些事,但選擇了就要自己負責,不可以怪罪別人。
  3. 可以追蹤我的IG教師帳 @iansu.edu.tw,我會分享教學或閱讀心得,也會分享一些適合高中生的優質活動。如果有遇到任何困難,不管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未來要念什麼科系,都歡迎私訊跟我聊聊,如果能夠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幫上一點小忙,那對我來說會是很有意義的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