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教育如何改變世界?


這週末閱讀了陳清圳校長在華南社區努力「改變」的故事。校長的文字非常振奮人心,在這幾個故事當中,絕大部分都不是他份內工作要求該做的事。

多做這些事情似乎不會為他自己帶來實質的利益,但他選擇將學生父親的經濟難關、社區的醫療問題、溪流的汙染問題都視為自己「份內」的工作,他看到華南社區的需要,而且願意回應華南社區的需要。



看見需要,回應需要


這一點其實跟我的想法很像,或許是受到基督教信仰和爸爸到埔里從事偏鄉醫療的影響,我認為人之所以存在,是為了看到這個世界的需要、看到自己可以做的事,進而影響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而我現階段看到的需要是,台灣目前的教育思潮持續往前,但與教育現場仍有很大的鴻溝,兩者之間的教育理念、目標、方法,都需要有人努力推動,我希望能夠加入教改推動者的行列,使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得以推廣並被實施。

教師這個角色其實也是一位領導者,領導力就是「領導自己去影響他人的能力」,在學校中,教師不只要影響學生、領導學生,更重要的是在同儕關係間發揮影響力,間接影響到更多人。


學習共同體的精神


前幾天去聽藍偉瑩老師的「學習共同體哲思」講座,老師也談到「建構教師間同僚性」的故事,一開始,她詢問是否方便到其他教師的課堂中觀課,課堂結束後只謝謝授課教師,告訴對方自己學到了什麼,教學方面的建議一概不提。

三四次之後,教師間逐漸建立起互信的關係,授課教師竟然開始主動提出問題、詢問觀課教師的建議,而這樣的教師間關係,才能真正創造對學生學習有益的課堂。

我覺得我自己面對整堂課都使用直接教學法的教師,常常會有那種「我教你」的態度,但這種驕傲往往導致討論課程的時候,都將焦點放在教師身上,這樣無法建構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唯有當教師的思維改變,以學生的學習為出發點,思考學生的學習什麼時候發生?什麼時候停止?才能夠真正為課堂帶來改變,為學生帶來益處。


改變,從現在開始


於是我在心中默默立下一個目標,現在開始,我就要在身邊最接近的人身上發揮影響力,也就是物理系的教授。

這學期我修了光學這門課,教授很用心教學,怕我們學太少東西還主動要幫我們加課,但連續三個小時的直接教學法,又沒有提供學生足夠的學習情境與學習動機,常常讓許多學生招架不住,對此其實我覺得非常可惜。

我相信這位教授一直在修改自己的教學,並且期末也都會要求學生撰寫教學回饋,因此我希望我能夠從他開始影響。

我決定將自己在課堂中的學習歷程寫下來,一方面透過檢視自己在「大學物理課堂的學習」理解「高中生的物理學習障礙」,一方面將自己的學習歷程分享給教授,作為即時性的教學回饋。

透過謙虛、互相學習的方式,期許帶給他一些新教育的思維,也從教授身上吸收將近十五年的教學經驗。


最後,我想以陳清圳校長的一段文字結尾:

「這一段路,我不打算一人獨行,即使上坡路陡,不好走,或許有人退出,或是有人質疑,或許有人阻止你前進,但看準了目標之後,我會找一群人,勇敢朝向目標邁進。」(陳清圳,2003,p.113)


參考書目:
一、陳清圳(2003)。卷一,大開學校大門,走入社區。出自一雙手都不能放:力挽狂瀾的陳清圳校長(pp.46-113),出版社:寶瓶文化。